從2011年F8大會看Facebook的野心

  2011年Facebook的F8開發者大會上,Mark Zuckerberg宣布了已經或者即將發生在Facebook上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以很明顯看到它對未來互聯網的野心,這篇主要說說筆者對這些變化的理解。

  Facebook重新設計了個人頁面,花了一年的時間來開發並推出“時間軸”這一全新的個人信息呈現方式,外加引入更多的服務商,使得Facebook用戶可以不離開Facebook就完成聽音樂看電影閱讀新聞等相關網絡操作。

從2011年F8大會看Facebook的野心

1.讓其他社交網絡不再具有優勢

  G+的上線以及它的好評如潮讓Facebook緊張了一把。這次在個人頁面上所做的改變也驗證了這一點。在新Facebook上已經有了密友(“Close friends”)的列表以及自定義列表。你可以把你關係最近的人放在這裡列表裡,然後只針對這個列表做信息發布。這個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很像G+的圈?除此意外,Facebook把接受好友更新的信息列表分成了三個部分,重要更新在列表正中置頂,其他信息更新排在其後,事件更新全部置於右上角,以此來細分信息層次,不至於用戶被過多的信息噪音所淹沒。

  2.“開放圖框”服務讓用戶不再離開Facebook

  Facebook的“Like&rdq​​uo;按鈕遍布互聯網的各個角落,這可以看做Facebook的走出去,去接近並擁抱用戶。現在Facebook開始邀請服務商入駐。這個Open Graph的基礎其實有點類似於百度的“框”,就是把各種服務內嵌入在自己的頁面中。著名在線音樂服務商Spotify據說已經從這一政策中獲得甜頭。通過讓用戶可以在Facebook裡聽音樂,這幾天Spotify的用戶每天可以增加25萬之多。對Facebook來說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流量更多的用戶信息,除了表達”喜歡“之外,一個更加立體的用戶形象將呈現給數據分析師。從此以後你可以在Facebook上看到某人跑步了,某人燒菜了,某人在看電影在看書(豆瓣的專長)等等。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