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處日前公佈了一份“惡名市場”名單,列出全球30多個“幫助銷售盜版及偽劣產品”的網絡及實體市場。百度、阿里巴巴均位列榜上。美國貿易代表處稱,這30多個市場均幫助非法銷售受知識產權或專利保護的商品和物資,使“全球的企業及行業受到損害”。
中國市場在這份榜單上所佔比率最高。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中國最大的網上交易系統阿里巴巴以及多家實體市場均位列這份名單上。進入這一名單的中國企業還包括:91.com、網絡電視螞蟻、北京秀水街、北京海龍電子城、上海楊浦頤高數碼城、深圳羅湖市場、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香港女人街。
一、淘寶的抉擇
馬雲重整阿里巴巴價值觀的公開信還沒有落灰,卻又傳來了淘寶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列入了年度“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s)的消息。雖然筆者覺得馬雲對待仿冒與盜版的態度一直曖昧而虛偽,但客觀說,比起不少國內網站對國外同行肆無忌憚的低水平剽竊,淘寶對產品的思考與創新在國內企業裡面絕對是領先的,它面臨的問題並不完全在它本身,它的野心很多時候受掣於低誠信又急功近利的中國經濟,馬雲的選擇很多時候只是對利益的妥協。
所以當馬雲的野心不再局限於B2B、C2C這類單純的電子商務而時時在為以金融為核心的全功能的大電子商務佈局,當淘寶的戰略重點逐漸由單一的規模流量調整到盈利模式的突圍,也當仿冒偽劣對淘寶本身的傷害越來越大,優質化——包括版權、誠信和服務——已成為了淘寶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淘寶不惜犧牲流量和賣家資源推動新的搜索規則(當然此舉也可認為是為淘寶商城鋪路),同時馬雲不僅高高舉起了價值觀的大旗,也在淘寶展開了大規模的打擊侵害商標權的運動。
二、無底線的百度
李志綏醫生在他的回憶錄裡面寫到“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只有一直違背自己的良心,才能在中國生存下去”。百度太了解中國了,相比淘寶對待版權問題的騎牆姿態,盜版幾乎就是百度的另外一個名字。
除了USTR提到的利用“深層鏈接”引導買家購買侵權產品之外,百度MP3搜索、百度文庫這些百度的拳頭產品根本就是盜版的集散地,百度百科更是肆無忌憚地抄襲WIKI中文,而產品也基本來源於對國外同行的複制,甚至作為臉面的首頁也完全照搬自Google(卻發展不出Google的Logo文化)。
和騰訊一樣,百度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裡面最重實利的公司,為了利益,它無所不為。它的命根子——競價排名,它的殺手鐧——人為干擾搜索結果,都是以阻礙信息流動為基礎的,如果我們把這個行為稍稍放大,完全可以說百度和GFW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如果把促進信息流動可做互聯網的基本精神的話,那麼百度從一開始就突破了底線,而對一個沒有底線的企業,盜版根本就算不上一回事。
百度太依賴於對中國的了解了,它把毒藥當糖水喝。
三、仿冒在中國
柳傳誌曾經這樣描述聯想的起步之路,缺資金、缺技術,只能在全球產業分工裡利潤最薄、技術含量最低的環節掙辛苦錢,而且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還多少是因為別人已經懶得掙這個小錢。
某種程度上說,聯想得以成為今日的聯想,當然是柳傳志、倪光南、楊元慶等牛人超群才華和以命拼搏的結晶,卻也得益於IBM對PC的開放和Wintel架構對技術標準的固化,聯想得以以較低的成本合理合法地進入國際化的平台與國際巨頭展開競爭。試想,如果當年的PC市場格局和一兩年前的智能手機一樣的話,以中國薄弱的技術積累,依靠自主開發,聯想會有機會嗎?別忘了,Intel的MeeGo至今還沒什麼產品,Nokia的塞班只能依靠慣性在中國忽悠人了,Windows Phone的命運依然難料,而一個成功者——Moto,依靠的恰恰不是核心技術上的自主創新。
聯想的故事也是很多中國企業的故事,靠貿易、加工起家,但聯想的運氣不是每一個行業都有的,比起華為選擇的“自主創新”這樣的險途。更多的企業投身於“仿製”這樣的捷徑。
同時,由於長時間和整個世界的隔絕,版權、專利這些概念,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國人而言是聞所未聞的;而且版權對第三世界多少是帶有掠奪性的(想想關於醫藥專利的那些爭論和限制,想想中國合資企業以土地、人力換技術的不成功的嘗試),比城牆還厚的技術壁壘及高額的專利費用是大部分中國企業難以承受之重,再加上政府的縱容乃至推動,仿冒盜版和假偽劣很快烽火燎原,外國人在北京秀水街、上海襄陽路買仿款甚至成了某些國人的驕傲。
有一種說法,中國人窮,仿冒商品正好滿足中國人的需求,是消費者催生了假冒和盜版的市場,這個話得另外一層意思其實就是,中國人窮,三聚氰胺的奶粉、辣椒精的火鍋、地溝油的小菜正好滿足中國人的需求。總是有人把中國二、三線市場描繪的惡劣無比,好像不噁心就不能拿下哪裡的市場,其實市場的生態就是這樣被他們做壞的,把低端等同於低質等同於假冒偽劣,這多少有些陰謀的味道。哎,在中國,要搞清楚什麼是無恥真不容易,無恥已經是這個國家的一種常態了。
說的有點激動了,回到主題,拋開沒多大意義的道德拷問,仿製其實是中國企業起步時不多的現實路徑之一,如果說殖民掠奪是西方國家資本積累的原罪,那麼盜版仿製就是中國企業技術積累的原罪,有原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溺於原罪帶了的巨大利益而不把自己洗白,中國的版權困局不在於曾經錯了,而在於根本無心去修正這個錯誤;如果說最初是無選擇的無奈,現在就完全是貪婪的無恥,用袁騰飛老師的話說,西方人用鴉片治病,我們拿鴉片當飯吃。
四、複製的侏儒——中國互聯網
不少人說,中國的互聯網和美國幾乎是同時起步的,是完全有能力和美國企業一較高低的。這個說法筆者個人覺得很可笑,比如筆者從沒有那一個風靡全球的互聯網應用是由中國企業開發而後風靡全球的。
中國的互聯網的不幸在於,它不僅要面對對整個互聯網而言都懸而未決的互聯網版權理論爭論,還要和傳統行業一同面對中國式的版權困局,更致命的是要面對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審查與封鎖制度(所以淘寶、百度被列入惡名市場的性質也和名單中的另一著名網站海盜灣不同)。
說到互聯網管制,這實在是個無論用多惡劣的詞彙去K它都不會顯得過分的東西,這裡只討論它對互聯網行業的影響,簡單說,筆者覺得它就是互聯網領域的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的危害,我們實在太懂了,想想明清相對於世界的衰落,想想我朝的前30年,再談中國互聯網的前景,再悲觀都算不上悲觀。
當政府對互聯網的基本思路是管製而不是促進發展,當對互聯網企業的懲罰集中於內容是否敏感而不是技術的抄襲和知識產權的盜用,互聯網企業的核心也自然不在產品的創新而是對內容的審查,比如新浪微博,它的用戶粘性更多時候不源自產品本身而是依靠名人效應,而它在微博小秘書上的投入(錢和精力)恐怕也不會低於研發。另一個現像是,在國內的互聯網企業裡面,最有野心也最有活力的企業出現在產品最傳統、技術也最不前沿的電子商務領域,比如馬雲的阿里系,而這僅僅因為他們離敏感詞足夠遠。
所以復制與抄襲對中國的互聯網正常的就像喝水吃飯,Yahoo後面出了四大門戶、Google後面自然產生百度、ebay後面有淘寶、Amazon後面有噹噹卓越、Youtube後面有優酷土豆、Facebook後面有人人開心、twitter後面有微博、……,還有山寨天王騰訊,更是幾乎複製了任何成功的互聯網產品。當幾乎所有的中國學生在我們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都打敗了外國老師,誕生的也不是真正的強者,而只是耍流氓的侏儒,因為他們手中的多數產品其實都還是要弱於老師們的產品,他們的勝利憑藉的只是對中國之惡的深刻理解與實踐。什麼版權、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理想都淪為了欺騙用戶和大學畢業生的鬼話,耍流氓才是這個市場的本質。
五、希望與絕望
寫到這裡,實在想寫幾句河蟹的好話,留一個充滿希望的尾巴,比如筆者相信隨著中國消費市場與國際的融合、在充分競爭的那些行業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主動拋棄仿冒假偽這些東西,加大創新,並促進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逐步完善。
是的,筆者確實相信上面這句話,因為對版權的尊重、對創新的追求從根本上說是導向交易費用的降低和產品附加值的增加的,讓人們最終拋棄仿冒與盜版的將不是道德,而是利益,比起利益,虛幻的道德是靠不住的,利益才產生希望。
但讓希望真正成為希望的前提是開放和充分的競爭,而這又不免讓希望變成了真正的絕望,……
附:USTR官網“惡名市場”名單《Out-of-Cycle Review of Notorious Markets》
來源:宋大媽投稿,原文鏈接。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