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速仍然'縮水',但確實比以前快了,不管是瀏覽新聞還是下電影,速度都'刷刷'的。”北京白領李棟說,聯通提速通知顯示,其帶寬將由2MB免費升級至10MB。
這並非個例。最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帶寬已悄然提升,未來有望復製到全國。上月底“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動員部署大會上,工信部表示,預計到“十二五”末,中國寬帶接入用戶要超過2.5億戶,城市家庭平均帶寬達20兆以上,農村家庭達4兆以上。
這將是一場互聯網骨幹網建設盛宴。不過,在三大運營商佔據主導背景下,其他開始涉入其中的IT企業能否分到一杯羹,尚未可知。
壟斷依舊
“落實寬帶中國戰略邁出艱難的第一步。” 幾天前,一走出提速工程啟動大會,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便說。
動員大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到2012年,全國4M及以上寬帶接入產品用戶比例將超過50%,新增FTTH(光纖到戶)覆蓋家庭超過3500萬戶,互聯網家庭接入超過2000萬戶,並擴大公共熱點區域覆蓋等。
此前三大電信運營商已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在上海、北京等地區開始了寬帶網絡提速的試點和普及。多個地方的運營商也紛紛宣布今年將寬帶擴容和免費提升網速。
但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最新《中國寬帶用戶調查》顯示,中國內地固定寬帶每1M帶寬月需約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這次普及寬帶提升網速,可以說是對電信反壟斷的整改。”電信專家侯自強(微博)對本報說,反壟斷法針對的是核心骨幹網價格,屬“批發市場”,此次提速降價面對普通用戶,主要針對“零售市場”。
他說,“零售業務”已放開,但“批發業務”仍由中國電信和聯通兩家掌握,這對廣電、鐵通等對手來說“十分不利”。
去年11月,發改委曾調查中國電信和聯通互聯網專線接入市場交易價格差別行為。但兩者後來提交整改方案,併申請了中止調查。
侯自強說,骨幹網絡價格6年前由發改委規定,運營商可自行調節,對關係好的便宜,對有競爭關係的要貴。他認為“批發市場”如放開,結果定不一樣。
比如美國有多家公司從事骨幹網服務,經過競爭,帶寬“批發價”5年來大幅下降,谷歌市佔比僅8%,但卻是美國第二大骨幹網運營商。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如果寬帶戰略只談發展不談改革,就像兩邊車輪一硬一軟,中國寬帶瓶頸其實是兩個問題,即網速和帶寬、服務和價格。
“打個比方,前者好比是水,後者是飲料。”他說,運營商壟斷“水管”,“水”與“飲料”業務集於一身,導致“水流”不暢、“飲料”質次價高。每當用戶抱怨“飲料”時,運營商就加大水龍頭,但避而不談“飲料”問題。他強調,從國際比較看,中國和國外真正拉大距離的是“飲料”,即服務,而不只是“水”即網速。
資金缺口誰來補?
提速工程啟動的同時,發改委、工信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將於下月形成“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6月左右上報國務院審定。
“保守估計,寬帶中國目標完全實現需要上千億的資金。”電信專家項立剛對本報表示,資金可能完全由運營商承擔,政府出錢扶持,但比較少。具體實施當然還會遇到細則辦法、寬帶建設、物業溝通、建設固網及政策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表示,寬帶建設面臨諸多困難,比如寬帶進小區會遇到與開發商產生糾葛、配套網站建設、網關接通率等。
而在骨幹網建設資金由誰掏腰包上,業界則意見不一。侯自強說,寬帶網速提升花費並不太多,運營商每年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有幾百億,能周轉過來。
項立剛則認為,電信寬帶提速長期以來缺少國家戰略,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
“當前帶寬窄主要是由於缺少政府投入。”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呂廷傑告訴本報記者,因為行業敏感性,行業准入的限制導致民營資本並沒有大規模進入。這幾年網速發展比較快的幾個國家全是政府投入比較多的國家,其政府投入占到寬帶網絡建設投入的60%左右,“寬帶建設是不賺錢的行業,必須要政府投入,光靠企業是不行的。”
呂廷傑還聲稱,寬帶不存在網速快慢問題,慢的主要瓶頸在於網關出口、入口、服務器擴容,因為網速不直接取決於帶寬,不能只譴責企業。
而且,在他看來,“路不可能隨意修寬,所有網絡的擴容要好幾千億投入進去”。
呂廷傑補充說,寬帶商業模式尚未形成,企業不盈利便沒積極性。作為國有企業,中國電信和聯通面臨著保值增值壓力,不可能總投入到不賺錢的基礎設施建設中。
from:第一財經
本文轉載gamelook,編輯僅做翻譯。詳細請查看原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