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玩傢在VR裡被性騷擾 誰將會被追責

20

VR世界的首位性騷擾受害者出現,JordanBelamire(化名)上個月體驗瞭一下HTC Vive裡的一個名為QuiVr的遊戲。當時Belamire在一個名為“BigBro442”的玩傢附近等待,然而,這名玩傢突然面朝Belamire,並將漂浮的咸豬手伸向瞭她的胸前。

這個事件被Belamire發表在博客上,並引發瞭廣泛關註。科技的發展中不乏爭議,但發生在虛擬世界中的性騷擾,似乎沒有一個恰當的名字來定義其性質,畢竟匿名性質的騷擾會讓用戶置身一種無處申訴的境地:

“(雖然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傷害,)但我覺得當下的感覺是如此真實。雖然並沒有一個上帝視角來監督類似事件,但如果你曾經目睹過這樣的事,可能你就會理解我的想法。這件事已經發生瞭一周之久,但依然帶給我不少思考。”

VR和AR的擁躉經常宣揚沉浸感在治療領域的卓越療效,也做過相關報道,但性騷擾事件的發生不免為行業敲響瞭警鐘:如果在VR中因不公待遇受到瞭精神創傷,那麼誰將會被追責?

簡單來說,應該不會是那些硬件或軟件公司。

維拉諾瓦大學法學教授MichaelRisch表示,VR供應商很可能永遠不會為此擔責,他們在很多程度上受《通訊規范法案》230的保護,該法案規定互聯網計算機服務提供商不對來自用戶及其它提供商的內容負責。就像Twitter不會對平臺上的各種言論及騷擾承擔責任一樣。

但Risch也表示,如果供應商們設計瞭一個總是對用戶進行騷擾的VR機器人程序,或是更嚴重一些,比如一個涉及強奸或人身攻擊的VR遊戲。在這種情況下,Risch認為用戶可以向撰寫代碼的產品供應商提出精神損害的訴訟。

不過這樣一來,原告就需要有充分的證據以說服法官做出裁決,畢竟VR不像小說、電影或傳統的視頻遊戲一樣對言論進行保護。

“在VR世界裡,供應商同樣要受相關的法律限制,並於違反時進行制裁,”Risch表示,VR顯示器中所呈現的內容同樣要接受監督,通過行為守則及服務條款擔保,以此維持各類產品的規范。

但這裡也存在一個問題:許多小型開發商與初創公司處於萌芽階段,要在行為標準進行統一,難度還比較大。

Jaunt的營銷傳播副總裁MilesPerkins表示,“並沒有任何機制能限制這些惡人。”他自己的VR初創公司得到瞭迪士尼領投的1億美元投資。

而對於大公司而言,他們並不願意多談在VR世界裡出現的不公平待遇。Oculus、微軟、MagicTouch及WeVr,還有大部分VR及AR的玩傢們,都對此事不予置評。

HTC的一份聲明是這樣說的:

“不幸的是,這種行為在現實世界及各類社交平臺依然存在。我們支持內容開發者們創造合適的工具以規避這類行為,並保證安全和可依賴的VR體驗。”

而遊戲行業裡,RiotGames通過建立龐大的社區,訪問報告工具及快速迭代,並且通過禁號及註銷等方式,在LOL中遏制可能存在的不公行為。但對於VR而言,開發者們是否能創設這樣的條件尚不可知。

“提出這些機制的目的在於如果發生瞭糟糕的情況,不法分子能夠馬上被屏蔽,並且對自己的所言所行負責。”

但,糟糕的事情雖然在VR中發生,但卻延續到瞭現實生活中:Belamire目前已經註銷瞭她自己的Twitter賬戶,可能是因為評論不堪其擾。

from:雷鋒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