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微博

  類似foursquare或街旁的網絡應用模式主要是簽到,但簽到後的每條信息相對獨立,沒有互相的聯繫;LBS味道重,但該類應用發展已遇到瓶頸。

  類似twitter或微博的網絡應用主要是發布信息,雖然也可在發布信息的同時標記地理位置,但這些地理位置相對孤立,只能和某條微博聯繫(查看地理位置必須點擊該條微博)。海量信息之間可通過評論、轉發、好友發生聯繫,但無法在真實空間範圍上發生聯繫,缺乏lbs因素。

  設想中的地圖微博是一種能夠將兩種應用結合起來的應用。即在發布的時候,發布者可以同時標記發布信息時的地理位置(可選或自動),這樣每條信息就有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對於擁有地理位置的微博信息,可直接展示在地圖上。

  這樣地圖微博應用的界面就主要是一張地圖,地圖上顯示了在該可見範圍內發布的所有微博信息。新信息發佈時,可主動推送到客戶端,彈出氣泡顯示。用戶可設置地圖上總共可顯示的信息條數。當超過該條數後,最舊一條信息消失,最新一條信息氣泡彈出。信息此起彼伏,蔚為壯觀……

地圖微博

  可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對信息進行過濾。

  • 空間過濾:即地圖範圍過濾。地圖上只顯示當前可見地理範圍內發布的微博信息,就達到了空間過濾的目的。對於小比例尺(大範圍)的地圖,微博數目過多,可採用聚類的方式顯示。
  • 時間過濾:加上時間滑塊的工具條,可顯示指定時間範圍內(且在地圖可見範圍內)的所有微博信息。拖動時間滑塊,可動態顯示/隱藏微博信息。如果只想看到自己的微博,則可看到隨時間的變化,自己發布微博位置和內容的變化;如果想看其他用戶(比如自己關注的人/所有人)的信息,隨著時間滑塊的拖動,地圖上動態顯示該時間範圍內所有其他人的信息。

  將地圖與微博應用結合的好處:

  1. 加入更多真實的地理社交(geosocial?)因素。如果查看所有人的信息,則可實時看到自己周圍的陌生人說的話/自己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信息,比現在微博首頁(所謂的timeline)更加真實,更加有用。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和自己周圍的人直接發起社交活動。因為通過地圖找到自己周圍感興趣的人比從一堆文字信息裡找到自己周圍感興趣的人要容易的多;
  2. 非常容易發掘熱點事件。某一時間段內,如果某個特定地理範圍內的微博信息突然激增,則很容易判斷出該地發生了社會熱點事件。比如甬溫線動車事件後,發布與該事件有關的信息都可標註地理位置到溫州,其他網友也可為了圍觀目的,手動標記位置到溫州(類似現場簽到)。這樣改地點的信息數目就會激增,可製作出相應的heatmap,來供大家參考;
  3. 地圖微博能夠將twitter和foursquare之類的兩者應用結合起來,使信息交流通過空間性而變得更加真實和有趣。

  通過地圖微博,可以把timeline中無序雜亂的信息組織在地圖這個有序真實的二維世界中。新浪微博目前還沒有意識到發布信息的同時,蒐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沒有地理位置,地理社交應用就無法上馬。 google+在上線之初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自己猜測),因為在發布每條信息的時候,都可以選擇提交地理位置(信息發布框旁邊有個按鈕)。而新浪微博目前電腦端的應用無法提交地理位置,只有手機客戶端才可以。

  補充幾個應用場景:

  • 我住在東直門,要賣一輛自行車,基於地理位置發布了一條信息;某人也住東直門附近,剛好要買一輛二手車,多邊形選擇東直門,選擇一個月之內,搜索“自行車”,便能直接找到我。發、收、搜索信息均及時免費有效。可遠離58同城、趕集網;
  • 人們每天都在進行著消費行為/每天foursquare簽到300w次/消費完成後有功夫的人才會去大眾點評進行點評。相比於這些,年輕人更願意在買完東西後,就地發一條微博來對商家進行評價,評價信息會自動隨著​​時間和位置進行積累。我在東直門,想要找好吃的東西,多邊形選擇東直門,搜索“好吃”,即可看到大家對所有商家的真實評價。可遠離大眾點評網;
  • 我在東直門上班,想找戀愛對象,基於地理位置發布信息,很容易被人找到。而且也可以很輕易找到同在居然大廈上班的單身女青年,如果願意,也可以找到隔壁中青旅的人。聯繫起來很方便,探索的過程本身也很有趣。可遠離世紀佳緣、百合網;
  • 10年後,你可以來到東直門附近,將時間範圍拉回十年前,看看當時人們在這裡都在做著什麼,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 。
  • 應該還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應用,顛覆目前的社交模式。

  地理社交,為各式各樣的周邊信息提供一個平台,讓你周圍的信息流動起來。

  來源:菩提老王投稿,原文鏈接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