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制造商或在移動VR領域超越美國

近日,相關的報告顯示,中國虛擬現實(VR)市場越來越熱,今年規模預計將達到8.6億美元,而在未來四年內預計將翻10倍,即到2020年時,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將達到85億美元。

僅僅在過去的6個月期間,中國虛擬現實市場卻迎來瞭一批又一批的投資、合作,並湧現瞭大量的新企業,這些新企業還吸引瞭國內外合作夥伴的參與。由於擁有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火熱的投資環境、以及國際合作夥伴的支持等優勢,中國或將成為全球虛擬現實市場增長的中心。

3

虛擬現實作為中國市場的新媒介,將促進創新,並推動中國未來市場的發展

美國頭戴式顯示設備(HMD)生產公司的數量較為有限,而且在中國市場也缺乏影響力,這就為國際虛擬現實業務的發展創造瞭一片真空地帶,而此真空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填補,其中多數企業主要關註移動和獨立的頭戴式顯示設備。數據顯示,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和淘寶每月銷售的虛擬現實頭盔總量已經突破30萬套(其中還不包括線下銷售數量在內)。

在中國市場,已經湧現瞭100多種不同類型的虛擬現實頭盔,不過,相比較谷歌的Cardboard產品,中國的多數虛擬現實設備還是針對低端市場。中國市場上早期的頭戴式顯示設備制造商主要包括3Glasses、大朋DeePoon以及暴風魔鏡等。

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暴風魔鏡通過旗下兩萬多傢實體店銷售瞭100萬套虛擬現實頭盔,平均售價為每套30美元。

暴風魔鏡計劃今年銷售1000萬套虛擬現實頭盔。相比較而言,谷歌公司的Cardboard在推出的頭19個月內,銷量為500萬套。

不過,從中國虛擬現實頭盔制造商的領先勢頭以及他們根據市場反饋而迅速作出調整的情況來看,這些制造商完全有可能會在移動虛擬現實領域超越美國。例如,暴風魔鏡公司如今正在研發第五代頭戴式顯示設備。在過去的6個月期間,一些大品牌商——中興通訊、樂視以及華為等公司也都通過各自的虛擬現實頭盔參與到此領域的角逐之中。

隨著硬件市場的崛起,中國市場最需要是具有吸引力的內容

盡管中國最大的一些科技公司仍未推出頭戴式顯示設備,但是,這些公司都制訂瞭虛擬現實相關的計劃。他們已經開放瞭平臺,並為中國的虛擬現實初創企業提供種子基金,特別是針對內容制造商。

像百度等公司的旗下視頻部門也在與虛擬現實內容制造商合作,並投資虛擬現實電影、電視和遊戲等內容。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的努力措施也在推動內容市場的發展。據稱,有500傢初創企業將投資中國早期階段的20傢虛擬現實內容制作公司。例如,上海東方傳媒(SMG)就與美國虛擬現實公司Jaunt合作,成立瞭Jaunt中國公司,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推出500部高質量的內容產品。

中國虛擬現實市場的另一創收機遇領域,是戶外和基於位置的娛樂服務

“虛擬現實商店”,例如大型購物中心裡的虛擬現實過山車體驗價格隻有6美元,自從去年以來,已經在中國多個地方存在。因為高端基於PC的虛擬現實體驗還無法投放到中國的多數地區,因此,戶外體驗則為普通消費者提供瞭高品質的虛擬現實內容,他們通過網吧、商場或其它商業中心以及主題公園等就能夠體驗這種服務。

來自臺灣地區的宏達電(HTC)近期宣佈,將與中國電子產品零售商蘇寧和國美等合作,在中國內地開設1萬多傢戶外虛擬現實體驗店。

除此之外,位於洛杉磯的美國虛擬現實公司SPACES與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聯手成立合資公司,擬將虛擬現實投放到宋城公司旗下的主題公園之中,而且還將在中國市場推出獨立的虛擬現實主題公園。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已經有多傢合資公司推進瞭蓬勃發展的虛擬現實戶外市場,並提升瞭普通消費者的認知度。而上述兩傢合資公司隻是其中的兩傢而已。

隨著虛擬現實平臺和戶外體驗的發展,毫無疑問,大型內容制造商進軍中國虛擬現實市場也迎來瞭最好的時機,對這些內容制作商而言,或許,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適合進軍中國市場瞭。

from:騰訊科技頻道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