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的作者是深圳SZDIY社區的NalaGinrut和Danfei。
DIY是源於西方的一個概念,是Do It Yourself的縮寫,意為自己動手做。創客文化源於DIY文化,而DIY文化則帶有一定的反消費主義色彩。這些支持反消費的人群通常反對過份地將幸福等同於購買所得來的物質財富。他們關心環境、污染、貧困等問題,卻對消費文化產生瞭一定的阻礙。因為在大多數的西方國傢裡人工成本高昂,而不依賴於聘用工匠,自己利用適當的工具與材料進行一些簡單的修繕工作,便是它的意義所在。而這些人,或許就成瞭最初的“創客”。
SZDIYer在釀制啤酒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最初的創客文化也被推廣到其他的領域,例如汽車和傢用電器的維修等。部分人會以休閑或發揮創意為目的來進行DIY的活動,而當它漸成風氣的時候,類似宜傢和百安居這樣鼓勵消費者自己動手的商傢在這個領域便紛至沓來。在計算機領域,DIY通常指的是自己組裝電腦,在最初這是一種節約成本的考慮,到後期,也逐漸轉變為個性化性能的追求。這一有趣的現象在創客這樣的小眾群體中也有類似的表現,當計算機通常價值數百萬美金之時,面向個人的廉價微型計算機Altair8800隻需不到400美金,當然,這需要你自己動手來組裝它。
制作更有趣的東西逐漸成為瞭眾多創客的追求,而是否使用現有的材料,或是減少消費來完成這一目標卻成瞭次要考慮的內容。創客的陣營似乎開始有瞭一個明顯的分野,歐洲的創客/黑客社區由於其政治傾向(在這些國傢/地區各種社區帶有政治傾向是非常普遍的事),通常會較強烈地鐘情於反消費主義。當然這種生活態度並非來自於強自偽裝,而是長久的社區文化積淀的結果。
奧地利維也納的monocrom帶有某種激進的反大公司主義傾向(anti-corperate activism)(當然您會看到在wiki頁面上它是與反消費主義相關的),不過這不代表他們會去為非作歹,這隻是一種態度以及引領hacking的精神;意大利南部的Dyne社區堅守GPL和黑客倫理,他們搗鼓GNU/Linux系統並且試圖讓它在老硬件設備上跑起來,他們的口號是“Stop consumerism! optimize your resources!”;ASCII是位於阿姆斯特丹的hacklabs,單是看他們社區的名稱和網站照片就能感受到濃烈的復古風格和反消費傾向。
美國的情形則不盡相同,原因是消費主義在這個國傢幾乎成瞭一種下意識,單從其社會普遍現狀就能看出端倪,大排量汽車、快速更新換代的電子設備、習慣成自然的大數額信用卡透支……構成瞭眾所周知的美國式生活榜樣。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復蘇喚醒瞭現代消費主義浪潮,從一開始在上流社會興起“炫耀式消費”到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大眾消費”,消費主義在美國已經興盛瞭20多年。位於矽谷的Hackdojo被認為是消費主義Hackerspace的典型。它舉辦許多日常活動,包括各種party和hackathon,還能提供咖啡、烤肉、100M光纖的免費上網等諸多服務。不得不提的是它100美金一月的會費,但對於矽谷的IT精英們來說,花這點小錢業餘時間玩技術交朋友似乎沒什麼需要猶豫的。
Burning man (來源Wikipedia)
同樣,反消費主義並沒有在北美銷聲匿跡。2011年9月開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其中的意見領袖就包括加拿大著名的反消費主義雜志《Adbusters》。同樣像Burning man這類活動,在創客群體中間早已耳熟能詳且心而向往之,而它正是創客文化中反消費主義最集中的代表之一。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聲音出現。一批謹守黑客倫理和DIY精神的社區也在悄然成長。物價與收入差距的日益增大,內心欲望和錢包的搏鬥使我們我們很難猜測人們究竟會選擇哪一個陣營。
隨著開放硬件運動的興起,以Arduino為首的電子積木將眾多的非計算機專業人士帶入瞭創客的浪潮之中,他們不斷湧現的創造力帶動瞭新的創客消費主義的興起。他們對於電子產品的價格敏感程度較低,所以通常購買價格高昂的電子模塊來完成創作。同時他們對作品的性能、體積等方面並無過多的要求,以實現效果為主要目的,同樣也逐漸將他們帶入瞭極客(geek)的陣營。
SZDIYer在修復一臺壞掉的路由器,同時也在研究穿戴式設備Misfit Shine的奧秘
所以,針對於創客的消費也趨向於兩種表現,最初的創客們,或許該稱之為黑客們,他們傾向於重復利用舊有裝置的零件來完成設計,當然,他們不排斥少量購買零件尤其對於最新的零件更是不吝金錢。新興的創客們則有著更多的選擇,他們享受著整個創客產業鏈帶來的種種便利,同時也催生著這條產業鏈的完善和成熟。“如何為創客提供所需的材料?”這個問題對於創客零件的銷售商而言,似乎有瞭更深的意義。
PS:本作品采用知識共享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