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內移動遊戲市場歷經瞭數年的爆發式增長後,競爭變得愈發的激烈,想要脫穎而出變得越發困難。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想要突圍而出,不少廠商也開始將目光投向瞭周邊的產業,寄希望於能夠通過外力實現彎道超車。
泛娛樂式“IP”現象加劇
也就是從2014年開始,IP被熱炒,其中動漫、影視、文學小說類的IP因為用戶群的體量較大以及易於改編,而特別受到歡迎。自從2014下半年開始,搶購網絡小說的熱潮達到白熱化,僅2014年,就有超過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甚至在當年的CJ期間甚至還出現瞭大神小說還沒寫,就一標題排除810萬元的天價。那一段時間,極度膨脹的手機遊戲開始為IP背後的用戶群背書,無論是一流IP、還是二流IP,可以說都不缺乏買傢。
在經歷瞭2年的時間後,IP手遊又是怎樣的情況?騰訊大數據在今年初發佈的中國IP改編手遊研究報告也從側面揭示瞭這個問題:IP改編遊戲數量雖多,但頭部產品數量較少,絕大多數產品生命力短暫,長尾效應明顯。其中,泛娛樂(影視/動漫等)改編遊戲數量在增加,但頭部產品數量仍然較少。記得之前有業內大佬說過:IP隻能治病不能救命。
國內IP手遊發展趨勢
但這是否說明IP無用?其實也並非如此。我們看動漫類的IP改編,雖然去年開始,隨著二次元概念的紅火,國內不少大廠都開始佈局這一市場,但是從移動遊戲的角度來看,兩者尚未形成有機的結合,依舊處於一個表面化的聯動態勢。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動漫改編手遊空有用戶,而不見成績。
相關報告指出:從目前的產品實際表現來看,端遊IP改編手遊收入最高。而從玩傢期待來看,網絡文學、動漫以及電影是改編手遊支持率最高的三類IP。分析IP改編手遊市場的現狀,用戶基礎較好的端遊IP基本已經被瓜分完,而玩傢期待度高的其他泛娛樂IP類型可挖掘范圍更廣。IP的價值依然在,關鍵在於如何利用,甚至是一些經典的三國、西遊也能發揮其效益。但是歸根結底,玩傢是否買賬,還是要看產品是否能吸引人。
《作妖計》個性化體驗助力遊戲突圍
日前,就有一款名為《作妖計》的手遊進入瞭我們的視野,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在前階段的開放測試中獲得瞭次留55%的成績。該作是一款以三國、西遊為題材的萌派無厘頭卡牌手遊,遊戲中涵蓋瞭主角養成、卡牌收集、夥伴養成、PK、副本闖關、裝備打造等眾多精華玩法,創新的合體技系統等玩點,打破瞭傳統卡牌遊戲玩法單一的局限性。
無厘頭的風格是《作妖計》的一大標簽
從產品層面來看,如果創新變得愈發困難,如何才能在卡牌遊戲的紅海中殺出重圍?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把遊戲品質做到這一領域的前列。具體又應該如何實施呢,主要可以分為幾個點:差異化、精品化。
據透露,《作妖計》的制作組秉持著“笑死人不償命”的原則,以充滿娛樂精神的玩法來回饋玩傢。遊戲采用賤萌蠢的美術風格,搭配無厘頭的劇情,通過從風格和劇情的設計上,與其他同類產品進行差異化。
而在精品化方面,遊戲不管是在角色的刻畫,還是技能的設計方面都將爆笑的風格貫徹到底,比如說劉備的技能就是摔孩子,讓玩傢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爆笑的體驗。同時,在戰鬥中加入炫酷的合體技能,給予玩傢在感官上更強的刺激。養成部分,每個夥伴都擁有4件裝備、2個技能、2件寶物;玩傢可通過裝備強化、裝備升階、搭配緣分裝備、英雄升階、英雄培養、技能升級方面對英雄進行升級,擁有充分的成長空間和養成性。
除此之外,遊戲的發行商初見科技作為國內新興遊戲發行商,一直以來都堅持精品戰略。此前發行的《三國吧兄弟》更是創造瞭月流水2000萬的成績。公司員工大多是資深遊戲行業從業者,有5位以上主導過月流水過5000萬項目的金牌遊戲制作人。在產品商業優化、娛樂化營銷、渠道推廣方面,擁有更多人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