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專案可行性分析的「3+1」法

參加過多次互聯網項目的初期規劃,其中不乏BBS、商城、行業門戶、網游以及其他特殊的奇奇怪怪的模式,多數項目都是在創意到規劃的過程中被槍斃了。平心而論,所有的創意都是好點子,但在實施之前的規劃階段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規劃和設計禁不起推敲評價。花費較大的精力對於互聯網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這絕對是有必要的,它最大的益處就是避免錯誤投資。 因此,我一直試圖尋找一些規律,使得思路結構化、簡單化,為規劃設計和分析評價提供一種簡單的方法或曰思考模式,這就是所謂的“3+1”分析法。

何謂“3+1”分析法?聽起來高深的概念,說破了會簡單得令人發笑。即,在規劃或判斷一種互聯網模式時,以“三個問題,一個條件”作為尺度進行分析,也許由此你會迅速得出結論——“這個互聯網項目能否成功”。

l         第一個問題:這個項目有什麼吸引用戶的特殊亮點或特殊辦法? ——推廣基因

l         第二個問題:項目通過什麼樣的模式使得用戶活躍使用並長期駐足? —— 業務模式

l         第三個問題: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賺錢? ——盈利模式

l         一個必要條件:自身資源對三個問題的供應力是否足夠

關於推廣基因

把推廣當做項目運營之後的事,這絕對是一個危險的觀念。互聯網的特性之一在於,只有大量用戶的積聚才能使得平台產生價值,除非你運營的是一個面向小眾的B2C模式。關於政治和商業的故事都告訴我們,在人數眾多的無利益關聯的人群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要積聚他們,你只能讓自己的表現更為突出。作為運營者,大家都掌握著常規手段,例如燒錢做廣告,做搜索引擎排名,做交換鏈接,做SEO優化……忙到最後我們發現,在常規推廣手段下,沒錢的肯定拼不過有錢的,有錢的也不一定能拼成功。如果等到網站發布之後才去面對推廣問題,那時候基本只能採用常規推廣手段,這簡直太可怕了。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策劃和規劃的時候,便尋求或建立項目的推廣基因,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基因那這個項目寧肯不做,除非你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同時不怕失敗。

什麼是便於推廣的基因?當全社會都在炒股時,建立一個股票網站?當智能手機熱銷於市場時,建立一個PDA論壇?這不是便於推廣基因,因為它們是隨著社會熱點的產生而產生的,是別人也可以藉用的資源,因此那不是你的基因,而是你需要藉用的社會趨勢。真正的基因是植根於業務模式、業務內容或者運營者自身的東西;換個角度說,如果你有一個精彩設計,你有一些別人得不到的內容,你有一些特殊的社會影響力,使得你不必花費太多的費用,就能夠快速吸引網友參與,那麼這種優勢就是你的推廣基因。開心網的推廣基因在於“朋友之間的惡作劇興趣引發的口口相傳”; 萬方數據的推廣基因在於它掌握著大量的學術論文;稅務局網站的推廣基因在於所有的商戶都必須在他的網站上報稅。搜狐、新浪和的推廣基因是什麼呢?答案應該是“沒有”,他們是依靠大資本支撐的產物,換句話說,如果你的項目沒有推廣基因,那麼就和搜狐新浪這樣等級的競爭對手去拼吧。

關於業務模式

業務模式是互聯網項目設計中最受關注的部分,它說明了用戶來這個網站做什麼,怎麼做。然而“做什麼,怎麼做”其實僅僅是一個載體,是靜態的內容;他真正的價值在於前文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項目通過什麼樣的模式使得用戶活躍使用並長期駐足?”即活躍度和忠誠度。在規劃的時候,我們不僅需要思考“用戶做什麼,怎麼做”,還必須對活躍度和忠誠度進行詳細的設計;同時,評判一個網站規劃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我們也可以從這兩點入手進行分析推演。

活躍度的實質在於,網站的服務是否“有趣”或“實用”;而忠誠度的實質在於,網站的服務是否永遠讓客戶感覺“有趣”或“實用”。作為設計者,我們一貫追求滿足客戶的需要、模式盡可能簡單,在策劃時,設計者通常也會想出很多種辦法來提高活躍度—— 這其實並不難;但對於忠誠度而言,可能的確要依賴於網站的先天屬性了,包括戰略、模式、服務供應能力甚至人文主張,這是設計者在策劃時必須預先論證的,也是評判項目規劃時的一個指標。

關於盈利模式

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只有那麼幾種,每一個項目規劃都會關聯幾種盈利模式,尤其在投資或立項過程中,設計人會把這些模式盡可能多的羅列出來。在分析項目規劃的可行性的時候,我們其實只需關注幾點。

首先,盈利模式關聯的市場空間是否足夠大。如果網站面向的潛在客戶全都給你付費,而總金額只有幾千萬元,那麼這個項目最好不要做了。

其次,盈利模式是否可行,擬定的客戶是否真的願意付費。這一點是很關鍵的,尤其是在規劃初期,所有的設想都來源於未來的假定,而盈利模式是假定中的最後一環,所以在規劃時往往由於“思維耐力”不足而被一帶而過。同時,“人氣就是錢”這個觀念根深蒂固,所以人們經常容易對此的估計過於樂觀,認為人氣聚集了就有錢賺了。實際是這樣麼?看看開心網就知道了。

第三,盈利模式什麼時候能夠啟動,現有資金能否撐到賺錢的那一天。

關於供應力

遇到過這樣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項目的各方面分析論證評價較高,但就是無法執行下去,或者項目半途而廢。道理很簡單,就是資源的供應力不足。在這裡資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了足夠的錢,一切的麻煩幾乎都不是問題,不過問題是,沒錢怎麼辦?現有的那點資金,要滿足技術、內容、推廣、運營等各方面的需求,某些特殊的業務模式或內容還要特殊的社會關係,那麼團隊現有的供應力足以應付麼?對於線下服務依賴較強的電子商務類網站,需要幹練的團隊和物流配合,這時候也許資金都解決不了問題了。

供應力的麻煩看似簡單,但在規劃中真的容易落入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影響供應力的因素有很多,資金、技術能力、外部資源依賴、政策、團隊能力、內容、合作……哪一個地方在設計時被忽略,項目很可能就會在哪一個地方摔倒。因此,在進行互聯網規劃或分析中,有必要把供應力重要因素詳細考量。

綜上所述,三個問題,一個條件的,其實只是互聯網項目運作過程的關鍵點而已,而所謂的“3+1”法只是這些關鍵點的歸納,它代表了模式設計時的思維結構、先後順序和重點關係。通過這樣的結構,我們可以在規劃和設計中明確自己的思路,也可以對已經成型的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和評價,力求減少錯誤投資,增加項​​目的成功率。

© 世界經理人 Boston 編輯於2010-02-25 09:56:39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所提供的攝影照片,插畫,設計作品,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繫,文章轉自alibuybu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