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百度說吧

  一般而言,只有你有某個獨有的優勢,那麼邏輯上只要出招正確,一路應對正確,就可能成功,所以,儘管百度說吧閃電上線後,比較主流的是反對聲,也儘管這個時候的社交領域已經有了不止一個強大的領路者,筆者對麥田卻付出了很大的期待。

  這種期待跟麥田這個人沒關係,僅僅出於一種簡單的邏輯推導,本質上是資源和環境的關係。

  當然,筆者個人對隱私沒什麼顧慮,註冊身份證和手機號時算得上毫不猶豫了,在親密接觸百度說吧之後,再次堅持了自己的看法,麥田的百度說吧有戲,但是……

  與轉折句相對應,分兩部分說吧:

  1、實名所帶來的變化

  2、禍起蕭牆

  (一)實名所帶來的變化

  何為實名?從人的屬性來說,一個確定的人即實名。這些基本屬性首先包括了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通常情況下,這三個屬性足以確定一個人,但是我們知道,再某種人為的奇蹟下,可能出現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還同姓名的人,那就是有人假冒你了,於是人的屬性還需家庭親友關係,總之,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證明,你是誰。

  從證明目的來看,所謂實名,並不局限於代表本名,比如keso和洪波,keso更加能代表一個確定的身份,洪波這個本名反而還不能確定一個人,重名太多了。

  所以,對於百度說吧而言,所謂實名認證,僅僅只是一種運營策略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實名並不是新浪微博的潛在殺手,如果有什麼可能改寫格局,是這個改變

  實際上在半年前,筆者曾經試圖請業界某位著名的V幫忙聯繫騰訊微博的負責人,希望獻上兩策來破新浪的媒體優勢和名人優勢,以謀一打雜的職,當然,筆者沒有得逞,V跟筆者畢竟身份有別,這兩策其中之一大家並不完全陌生,是功能殘缺控制和關聯控制的宏觀調控策,通過放大騰訊的用戶優勢來破媒體性優勢,另一策筆者一直捨不得提,捨不得的原因是朋友告訴我得留一手,萬一人格反被侮辱了,還可以回頭報仇,這一策留到今天也失去了意義,叫七彩認證法,其實跟控制一樣,相當簡單。把認證的門檻從名人調低到精英,如果所有用戶裡,名人不過1%(實際的比例會更低),精英佔據了10%,那麼分散重心,將99%的重心分到十倍的點上,有利於環境的均衡和平衡,同時也避免了後手劣勢情況下名人資源被過份稀釋。

  麥田比筆者想得更狠,他直接擴散到了100%.這個策略最大的優點在於,他讓我們這些看著V心理不平衡的屁民有了一種被尊重的感覺,但是這種做法的後果是大幅稀釋了名人的光環影響力,讓習慣了這些的名人失去了鶴立雞​​群的優越感錯覺,從人性的角度說,名人的潛意識會抗拒,儘管這未必是壞事。 (光環的意思?玩過魔獸嗎,光環能提升一定百分比的攻擊力、護甲、攻擊速度,移動速度,回血速度、回藍速度等等等等,名人的實際影響力正是來自於一系列光環的加成結果,本質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而麥田要做的正是要破除這些)

  另一個後果是視覺效果被嚴重干擾,不利於用戶體驗,所以目前我們看到的界面效果也不可能是最終形態,日後麥田肯定會調整的。

  由於一正一負,所以麥田這一手不能判為錯,另一方面,從避敵鋒芒的角度說,這是先手棋,綜合來看是一步好棋,因為無論是新浪還是騰訊,反過來跟一個後來者的調整成本很大,不太現實。所以,除非新浪認為百度說吧對新浪微博沒有威脅,否則,比較簡單的辦法是學陳一舟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山寨,遏制這種可能性,但這不解決問題,反而會幫到麥田,不會改變百度說吧。 (如果新浪內部恰巧有人倡議山寨先行預防,那這個人可能不是內鬼,勝似內鬼)

  所以,最終的勝敗,不在於新浪手上,也不在騰訊手上,而在麥田手裡,純粹是麥田的理念和方向有沒有致命問題的問題了,這一路走下去有沒有犯大錯的問題。

  (二)禍起蕭牆

  從這齣手的第一步來看,麥田是成功的,至少塑造了一個勢。然而,一個失敗過的將軍心理上會有陰影,這是人性的弱點,這種潛意識層面的影響會干擾到麥田的冷靜判斷力,容易讓麥田產生錯覺,而不能在24小時內作出敏銳反應。我在百度說吧看到了一個傢伙的發言,截了圖:

百度說吧

  請注意其中一個台詞“而且發現關注在兩萬以上的,好幾個都是百度公司的。 ”所謂禍起蕭牆,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古代將王者有兩種,一種是聖明的主,一種是仁君,如果上有聖君,那麼萬事好說,如果上只是仁君,中無賢臣,那麼禍患就潛伏了。

  在這個問題上新浪團隊怎麼做的,他們自己都不加V的,連陳彤都不加V的,到了百度,技術人員不補漏洞,反而利用漏洞自己先刷粉絲再說,OK,筆者不知道麥田究竟算仁君還是聖君,單由此來看,麥田怕是要累壞了。

  筆者在上面啥都沒做,結果24小時沒到,粉絲飆升到24,筆者耐心的查驗了一下,個個接近兩萬的關注,假如筆者此刻站在麥田的位置,筆者會乘勢設置關注成本(被關注者獲得電話號碼)先寬後緊是大忌,方便日後宏觀調控,先測試最難的,把虛火降下來,先變態點不要緊,權當測試,不行可以再放寬,比如關注人要附加為什麼關注,一則可以緣起點話題,二則增加關注的成本,都可以。

  關鍵這可不是小事,關係到平台的平衡性和塑造的文化環境,關係到人和,目前百度說吧的外部環境和平台環境還是頗好的,但之所以實名,更多就就是為了提升信用優勢,無論什麼時候,用戶的心理變化是時刻需要警惕的,若麥田不反應,日後控製成本成幾何級數暴增,弄不好千里之堤要潰於蟻穴了。

  來源:讀者投稿,作者:越石父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