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文維基百科首頁的消息稱,中文維基百科網友正在草擬一份致百度的信件和致媒體的新聞稿,用於指控百度百科大量抄襲維基百科詞條,但並沒有註明維基百科的出處地址的侵權行為。
目前百度百科有三百萬條目,而中文維基百科有三十萬條目,從版權控制上看,中文維基百科對於知識產權的控制十分嚴格,具有侵權可能的文字均無法提交發布,而百度百科對於版權問題幾乎沒有控制,用戶提交的侵權信息大多數可以發佈出去。
百度百科和百度文庫一樣,詞條編輯的主題是網友,因此從法律上講,百度會採取“避風港原則”來撇清自己的責任,而把侵權的責任推卸給網友。
但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發現,被侵權者很難主動在百度百科上刪除侵權資料,即使在提交了相關說明之後,百度的編輯對此的說法是“詞條編輯前後無變化或編輯後詞條質量降低”。
相關權益人在百度百科維權相當困難,一個人很難證明自己對於某個電子文檔享有版權,因此就要提供很多繁瑣的東西,需要郵寄給百度各種證明材料,包括營業執照複印件、身份證複印件、保證函、授權書等材料,這對於大量侵權內容不具備可操作性,單單依靠個人能力根本無法對大量侵權信息進行維權,百度百科正是利用網絡侵權的這個法律漏洞,肆意大規模進行侵權盜版行為。
維基百科早先也專門設立了一個頁面揭發百度百科的抄襲行為,但百度百科投訴中心接獲投訴但不作任何處理,只表示百科屬開放性之網站,並建議更改條目不當之地方。
因此,可能是早先百度文庫對作家代表、出版界的道歉,以及三天內刪除百度文庫200萬份侵權作品的啟發,中文維基百科也考慮以此為例維護自身權益,不過我估計維基百科的維權難度較大,因為維基百科缺乏類似韓寒等核心意見領袖,難以形成針對百度百科的媒體效應,因此維權可能不會像作家維權那樣順利。
附錄:草擬中的新聞稿內容如下:
百度百科多次侵犯維基百科版權
2011年X月X日訊
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營運,非牟利的維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採用開放版權,在允許任何人都能使用,不過亦有些條件。
中文維基社群樂見百度百科這項正面向中國網絡用戶的項目開展,以及百度為推動中文知識建設的努力,因為維基百科也正是致力於推動將全人類的知識無償且便利地分發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但是百度百科多次侵犯維基百科的版權,多次投訴亦未有結果。
自2006年4月百度百科成立,至今該百科已有上百萬條條目,但根據維基百科使用者的調查,發現當中一千六百多條條目的文字以及圖片,均抄襲自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或日文維基百科,而且沒有依照維基百科的授權條款使用,屬於侵權行為。維基百科依CC-by-sa-3.0協議和GFDL協議釋出內容,百度並未聲明在百度百科中使用上述兩種版權協議,其頁面底部甚至附有“(c) 2011 Baidu”字樣。而關於維基百科及其用戶的署名權,據部分用戶稱,即使內容全部來自維基百科的條目,百度在內容審查中也不允許將維基百科列於來源之中。維基百科遇到有維基使用者侵犯百度百科的版權即會盡快移除,百度百科遇到有百度使用者侵犯維基版權卻坐視不理,雖然百度百科的權利說明指出張貼者應對版權問題負責,但百度百科或百度公司作為百度百科的營運人,對百度百科所展示的一切內容,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
因此,中文維基社群已再次向百度百科發信說明情況,並希望該站立即採取行動。現今傳媒先進,希望貴傳媒能協助發布本消息,以使更多人能夠知道百度百科侵犯版權的問題。
關於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國際非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最大的一個項目。 “想像這樣的一個世界: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地享用人類所知的所有知識。這是我們的承諾。 ”創辦人吉米·威爾士如此解釋維基百科的成立宗旨。
媒體聯繫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info – at – wikimedia.hk Tango Chan 陳子恩(媒體聯繫):tango.chan – at – wikimedia.hk +852 9063-2515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press – at – wikimedia.tw Ted Chien (協會秘書):htchien – at – wikimedia.tw
中文維基百科志願者回复系統信箱info-zh – at – wikimedia.org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文章转自月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