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VR市場:頭顯混戰 線下體驗店盛行

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接受 VR 最快的市場,由於技術、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美國技術為先,瞄準玩傢群體;中國商業化步伐更快,從廟堂到江湖幾乎都在談論 VR。本文以美國為參照物,側重描寫中國 VR 市場三個顯而易見的特點。

中國市場容量大,線下體驗店盛行

經濟學人在最近一篇名為《 China leads the world in the adoption of virtual reality 》的文章裡引用瞭高盛的數據,預測今年全球范圍內 VR 頭戴設備的銷量,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大陸。

16

這一方面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另一方面也是受近年來中國消費升級的影響,年輕人更加願意花錢嘗試新鮮事物。

中國國傢廣告研究院發佈的《2016 年上半年中國 VR 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中國 VR 用戶以 80 後、90 後為主。21-35 歲的年輕人對 VR 的接受程度最高。

17

不過,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足夠的預算親自購買一臺 VR 設備,商業用途在中國市場 VR 消費中占很大比例。IDC 和京東於 2016 年 9 月聯合發佈的《VR/AR 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 VR 商用消費比例最高能達到 74.7%。

18

不少商戶購買中高端 VR 頭顯擺放在線下體驗店,供消費者付費體驗,這致使中國 VR 消費市場形成一種特殊的業態——線下體驗店。

2015 年-2016 年間,大量的 VR 線下體驗店陸續開張。多方調研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的 VR 線下體驗店將擴張到 3000-4000 傢。

這些線下體驗店有的是從網吧切入,有的是從零開始。VR 線下體驗店大體可以分成三類,小型體驗店在 50 平米以下,交互設備以蛋椅為主。中型體驗店面積為 100-200 平米,交互設備比較豐富,有 VR 滑雪機、VR 射機槍等。大型的體驗店更像是綜合性的娛樂中心,有餐飲、周邊等元素。

19

美國僅有少數發達城市會有線下體驗店,並且主要以主題公園的形式存在(如 The Void)。價格都特別昂貴,覆蓋到的人群非常有限。

北美的玩傢更喜歡在傢裡遊戲,而不是到外面的公共場所。北美遊戲開發團隊Broken Window Studio 說道 。

究其原因,有文化差異,也有價格因素。「美國客廳文化發達,不少傢庭都購置瞭 PS4 和 Xbox,聚集在客廳一起玩樂。硬核遊戲玩傢也更傾向於自己購置電腦和設備,佈置在房間裡。」連鎖 VR 線下體驗店運營商超級隊長 CEO 王磊對極客公園表示。

而在中國,由於早期個人計算機成本較高,個人消費者很難負擔,逐步催生出蓬勃的網吧業態。如今,相似的歷史在 VR 上重演。

在 VR 線下體驗店,消費者花費 30-100 元不等就能體驗一次 HTC Vive。相比較而言,線下體驗嘗鮮成本要比自行購買的門檻低很多。

中美用戶消費 VR 方式的不同,也影響到瞭遊戲開發團隊的發行方式。

美國遊戲開發商傾向於將遊戲放到網上銷售,面對的是上億的受眾群體。而在中國,由於擁有 VR 設備的消費者基數不夠大,很多遊戲團隊都將發行權交給線下體驗店。

在線下體驗門店和遊戲開發團隊之間,還存在著一個類似橋梁的角色:集成商。他們將頭顯、蛋椅等硬件設備集成到自行研制的管理軟件系統,然後通過自己的分發平臺和分成模式聚攏內容團隊。

這一類集成商的代表之一是樂客 VR。他們開發的管理和內容分發系統 VRLe 免費開放給線下體驗店使用,依靠內容分成收費。樂客一般選擇和遊戲開發團隊聯營遊戲,某些爆款遊戲也會進行買斷發行。

可以說,從店鋪到內容、到管理系統,中國 VR 線下體驗店生態都越發成熟,與美國的客廳文化形成強烈的對比。

頭顯:創業公司先行,手機廠商跟進

在 VR 頭顯的制造端,中國市場也呈現出和美國市場非常不一樣的景象。

在美國,VR 頭顯領域主要由幾個手握核心技術的大公司主導,如 Facebook, Google, 微軟和雷蛇。在他們的產品規劃中,VR 是作為整體業務的一個延伸:Facebook 做 VR 意在社交,Google 為瞭鞏固 Android 移動生態,微軟在自我進化 Windows 操作系統,而雷蛇延續瞭做遊戲的基因。

而在中國市場,HTC Vive 一枝獨秀,創業公司群雄爭霸。大朋、IDEALENS, 暴風魔鏡、3Glasses,  Pico, 蟻視等品牌最先發佈產品,此後中國頭顯市場一直風平浪靜,直到 HYPEREAL 發佈 Pano。這款產品體驗接近 HTC Vive,發佈的時候引起瞭不小的反響。所有這些創業公司都在談論生態,他們從零開始,硬件內容兩手抓。

中國最大的三傢科技公司騰訊、阿裡巴巴和百度均未涉足頭顯領域。倒是手機廠商有所動作,華為、中興和小米均發佈瞭適配自傢手機的移動 VR 頭顯。

20

除瞭上面提到的創業團隊和大公司,中國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深圳華強北廠商。

這些廠商曾經生產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如今依靠成熟的供應鏈優勢,以極低的成本批量生產著毫無技術含量的手機盒子和一體機。這些產品銷售價格從 50 元到 10 元不等,出貨量最高時能達到 600-700 萬臺左右。

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些數字卻沒有多少意義。深圳華強北廠商隻是利用公版方案復制手機盒子和一體機,用戶體驗極差。

B端應用:VR看房火熱

在美國,B 端應用比較多元。軍事、國防、航空都是較早使用 VR 技術的領域。醫療、建築設計輔助、員工培訓、虛擬辦公各個方向都有不少。而中國市場將 VR 技術運用得最火熱的領域是房地產。

房地產和 VR 結合有兩個主要的應用場景:VR 看房和 VR 用於建築設計。這其中,VR 看房是中國比較成熟的商業化模式。

一位客戶可以在北京看位於海南的房子,無需乘坐飛機遠行。由於同時節省瞭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空間成本,這種 VR 看房形式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迅速普及,萬科、萬達、龍湖、遠洋、綠地、盛大天地、香港置地、當代置業等地產商都將 VR 看房納入瞭自己的銷售體系。

指揮傢 VR 和無憂我房這兩傢最早的服務提供商借著 VR  看房的東風聲名鵲起,接著諸多創業團隊開始跟進這一塊的業務。

「國內的房地產企業對新技術新熱點敏感度高,需要用 VR 來盈利、營銷、或者結合自身業務作為新的方向。」指揮傢 VR 聯合創始人白志藝告訴極客公園。

然而,中國市場這種火熱的 VR 看房形式現在卻遭遇到不少質疑。沒有人可以給出確切的數據,說明 VR 看房和買房有強相關關系。VR 看房似乎隻能幫助房地產商降低成本。

事實上,不管是 VR 看房,還是線下體驗店和頭顯領域,都經歷瞭發展之初的大力吹捧以及過後的質疑。在市場環境不如預期的情況下,還需找到持續增長的動力,才能真正發展壯大。

from:極客公園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