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國7-14歲少年兒童的網絡遊戲《賽爾號》近期被改編成了動畫電影。聯合投資方上海淘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卡通先生影業公司對投資預期信心十足,票房目標兩個億。據悉,投資方還將推出若干衍生產品,大有借《賽爾號》掙個盆滿缽溢之勢。
目標2億
票房欲超《喜羊羊3》
“《賽爾號》是中國目前最受歡迎的兒童虛擬社區之一,其科幻和環保的主題、英勇和探索的精神深受兒童喜愛,由此改編的動畫電影擁有1億註冊用戶的基礎,相信《賽爾號》將超越由《喜羊羊與灰太狼3》所保持的國產動畫電影1.5億元的紀錄。”《賽爾號》製片人、卡通先生影業公司COO陳英傑在新聞發布會上大膽陳詞。
淘米公司開發的《賽爾號》虛擬社區符合7-14歲兒童的習慣,融入了豐富多彩的科幻元素,每一個主題其實就是一集可看性很強的動畫片。 “英勇賽爾、智慧童年”的口號深受兒童和家長的歡迎,在近幾年的兒童網絡遊戲中脫穎而出,註冊用戶數和業界排名都名列前茅。介於此種優勢,2008年淘米公司就開始醞釀將《賽爾號》改編拍攝成動畫電影。
成功投資過《喜羊羊》系列電影的卡通先生影業公司此次與淘米公司合作投資《賽爾號》也是基於其在兒童網游領域的知名度、用戶數量和國內國產動畫電影的觀影市場。
以弱勝強
想和《功夫熊貓2》PK
2008年,以中國國寶大熊貓為原型的美國動畫電影《功夫熊貓》從中國賺得了1.2億元高票房,今年暑期,《功夫熊貓2》將再度登陸中國電影市場,成為《賽爾號》的最強勁對手。
無論是好萊塢、迪斯尼還是夢工場,海外投資一部動畫電影都需要2-3年的醞釀準備時間,電影投拍之前就做足了先期營銷。而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無論從時間週期還是發行市場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同時還面臨著技術局限,只能以弱勝強,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賽爾號》製片人陳英傑打了一個比方:“《賽爾號》與《功夫熊貓2》的相遇,就好比項羽的部隊與秦始皇的部隊相遇,作戰人數和技術工具都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們的優勢在於國內動畫電影投資公司對中國兒童市場的了解更為清晰,還可以藉勢網絡遊戲龐大雄厚的用戶基礎。從近幾年海外動畫電影票房很少能夠超過《喜羊羊》系列,就可見一斑。”
打造卡通明星
助推產業化
從貓和老鼠到HelloKitty、流氓兔……無數先例證明,如果沒有長盛不衰的“卡通明星”,動畫電影只能是曇花一現。
“我們不能僅僅有喜羊羊,還要有賽爾,未來還要有更多的卡通明星,這樣,動畫市場才能不斷發展,線下產品才可能掙到更多的錢。”陳英傑也明確表示出自己的思路。
4月16日,已推出14部作品的日本著名偵探推理動畫片《名偵探柯南》推出第15部作品《沉默的15分鐘》,上映兩天共吸引45萬名觀眾,獲得5.5億日元的票房,13-19歲的觀眾佔據了觀眾群的56.1%,負責柯南劇場版發行的東寶公司認為該片能夠“連續3年票房收入超過30億日元”。
《名偵探柯南》還積極開發下線產品。去年世界著名的速食品牌麥當勞也與柯南合作,將名偵探柯南的玩具配合兒童套餐出售。
記者了解到,淘米公司和卡通先生影業公司聯合投資的《賽爾號》,也全面佈局線下產品鏈條。首先是授權安徽少兒出版社出版《賽爾號》電影圖書,數量將超過《喜羊羊》系列電影。另外還將電影廣告授權給讀書王學習機、蒙牛牛奶、KFC等多家公司。
專家觀點
中國動畫電影還需加快市場化步伐
易觀國際分析師玉軼
中國動漫尤其是動畫電影產業已經起步很多年,但是與海外市場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關鍵在於中國動畫產業市場化運作太慢。目前,國內原創動漫產業有市也有價,發行渠道主要在兒童劇場,而不是院線,影響範圍和渠道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劇場還是院線發行,國內動漫和動畫市場都應加快市場化步伐。
動畫電影《賽爾號》的最大價值在於帶動了線上、網絡、出版物、樂園、廣告授權整個產業鏈結構的整合,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並對公司品牌有所提升。
from:文化創意產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