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2.TW::臺灣遊戲攻略

華語手機遊戲攻略,遊戲資訊專業網站

CES,造物者相聚何須狂歡

【按】本文作者李巖,北京微智全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微護照)創始人CEO,北京億美軟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亞傑商會常務理事、正知書院創始理事。他的《我們正在迎來一場偉大的硬件復興》一文廣受關註和轉載。

帶著期待輾轉兩天從北京飛來拉斯維加斯,參加2014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14 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期待能有機會親歷一次突破性技術的發佈,或可以與一款革命性產品的首發相遇,抑或在某個展位上被激動人心的創新激發出靈感。沒有,完全沒有期待中的一切,以至於除瞭認為自己誤入瞭車展現場,就是對大量同質手環、腕表的乏味和疲憊。

原以為在智能電子產品基礎框架已定的大環境下,今年的CES將會是一場造物者的狂歡,將會出現一個智能產品的大爆發。如同現代計算機的設計框架初顯後,逐漸成熟的產業結構帶來瞭眾多計算機廠商的出現,進而有無數軟件公司湧現。正是這一巨大的數字化浪潮將人類卷入瞭長達數十年的現代信息化歷程。今天為移動運算而設計的處理器性能越來越高,體積和功耗越來越小。安卓操作系統的開放和普及,以及各種專用傳感器和顯示交互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正在把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造物時代。反觀這屆CES,雖然不太滿足觀眾的預期,但它也為我們帶來瞭一些啟示和思考。

工業時代生產與信息時代造物

這屆CES的一大特點是汽車廠商的空前投入。全球市場上的主要玩傢攜自己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悉數到齊,幾乎占據瞭半個北展館。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智能互聯在汽車行業已經不再停留在概念階段,它正實實在在地發生並在實現中成長。汽車廠商是最具代表性的工業時代的造物者,當這個行業中的鼻祖福特推出瞭開放戰略時,我們不難看到工具思維、產品思維正在被服務思維、運營思維所取代。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面對的將是不同於以往工業時代的大規模商品生產的造物模式。一個通過市場細分來前置產品定義,一切服務於銷售的量產商品模式已經在衰退。信息時代的造物將是面向客戶聚類中的個體,前置服務價值定義,通過智能硬件背後的在線資源追求服務網絡的規模價值。

可以想象,同一量級的汽車廠商很難以車輛配置和功能來拉開差距,而以量產規模來追求成本優勢,在利潤區偏移到服務的時代也無明顯意義。但消費者會因為自動駕駛的在線服務不同,選擇更加聰明很少堵車的車輛。就像iPod不是重新發明MP3播放器,而是以一款面向互聯網內容服務的硬件,重新定義瞭在線音樂服務和發行。互聯網汽車不是簡單地讓汽車(當然將來是電車)聯網,獲取信息和自動駕駛,而是讓人與駕駛分離,讓交通更有效率和更節省能源。在一個運動空間中被解放瞭的人,將會因此重新思考”出行”的概念。出行是一種狀態,和在傢、在餐廳、在辦公室一樣,不再是個動作。當然由此被重新定義的交通、保險、能源等行業都很值得深入思考。從比較工業時代生產與信息時代造物的角度來看,後者的模式已經明顯進化瞭。

1

2

硬件的復興不是制造升級或設備智能化

如果說這屆CES的主展館最賺眼球的當屬LG的超大曲面3D顯示墻。由多塊OLED屏組成的巨大舒展的顯示空間中,長達15分鐘的3D影片讓人震撼、留戀。既3D、4K之後,曲面、超大(110英寸)成為瞭目前顯示技術的新亮點,當然透明屏幕、水幕3D等也都在本屆展會上有所展示。但曲面顯示在幾大主流廠商中的集體亮相(三星、LG之外,中國的TCL、海爾也有展出),顯然使“彎曲”將成為瞭新的行業趨勢。彎曲正像以往的平板一樣,將會通過改變顯示出現的形態,進而把交互帶入更多的領域。

沒有平板液晶技術的發展,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將會因為沒有便攜和低功耗的交互界面,而推後應用很多年。彎曲讓自然的形態和優美的外觀不會被技術拆遷、削平,雖然它沒有全息立體成像那麼顛覆,但這種讓視覺在更多實物表面上蜿蜒連續呈現的技術,將會幫助重新定義更多的智能產品。這種制造技術的提升顯然對硬件的復興有很大幫助,但僅是制造水平提升,以及將設備增加上操作系統、聯網實現所謂的智能化,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時代造物。就像我們在南展館看到的數量眾多、功能雷同、價值有限的各種手環、腕表一樣。我們如果內心裡沒有真正想過要去創造什麼,沒深入思考過硬件背後的真正意義,那麼這麼多盲從的產品就是智力和資源的浪費。

3

4

那麼信息時代的硬件復興的核心是什麼?是重新定義和創造硬件!是以廣義的信息技術來延伸人的能力,以解放人的自由時空為目的的創造和改造,是信息時代的造物。可以說在今天,任何一個業已存在的工業產品都可能被重新思考,其功能、定位、甚至存在的形態都有可能被重造。

我們無法簡地再以單一工具的視角去看待未來的智能硬件,而它們的角色也將被重新賦予。當Google Glass問世時,誰會以傳統的眼鏡去定義這個產品。當我們看到現在的各種腕表和手環時,是否需要反思一下可穿戴設備要滿足人們怎樣的本性?

首先,當然是解放人的雙手,釋放人的註意力,讓人的腦負荷減輕變得更自由,或讓人可以並行做更多的事。如果在腕表的小屏上操作,還是要占用我的兩隻手,那麼這並不比用手機的大屏更好。其次,是隨身的感知和量化,記錄我們自身無法在進化中有能力感知的數據。但如果佩戴手環讓人不舒服或感到不方便,那麼置入內衣或鞋裡是否會更讓人接受。甚至這些傳感器不需要被穿戴,而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生活,被用戶無知覺地使用將會更好。重力傳感器做到瓷磚裡,裝在洗手池前的地面上是否更會使稱體重更自然些。在床墊裡置入感應器,是否會更方便監控睡眠。再次,可穿戴設備還在延展我們的能力,實現我們自身物理和認知上局限的突破。如果穿戴式的機械高蹺可以幫人們安全地行走,那麼梯子就已經被重新發明。如果手語的視頻翻譯器可以穿戴,直接輸出聲音或文字,那麼對聾啞人和社會都是福音。

現在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嘗試才剛剛邁出一小步,信息時代的造物將不隻簡單的功能創新,而是真正的深層價值的創造。

信息造物,理性而耐心的歷史重演

本屆CES雖然平淡,沒有突出的明星產品,沒有突破性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對新技術難受度已經很高的年輕人,這是一屆無法留下深刻印象的展會。但技術進步在人類歷史上就是一種很理性地蔓延過程,中間不總是高潮,沒有多少次狂歡。在上世紀60年代計算機科學還在幼年中,人們就已經開始探索將信息技術在生活中應用。原本應用於科學研究和軍備競賽的計算機,最開始的民用領域竟然與今天信息造物的初始領域驚人的相似:是汽車和醫療!這就是今天已經廣泛應用的汽車ABS和心臟起搏器的發端。技術發展的進程正在加速,以信息造物為核心的硬件復興也許會可快來臨,但歷史的進程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執著努力。這屆展會理性務實,可以說在2014年CES上的造物者相聚,無須狂歡。

5